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阳光的味道》

导读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東方。生活。美學。千百年前,深院焚香是古人日常里的优雅。而谈起古人香事,一定要说说这位香道资深玩家、男神级人物苏轼。年少时,最爱东坡先生这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千百年前,

深院焚香是古人日常里的优雅。

而谈起古人香事,

一定要说说这位

香道资深玩家、男神级人物:苏轼。

年少时,

最爱东坡先生这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好一派潇洒不羁,狂放豪迈。

无怪乎亦有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先生之旷达,非我辈可及。

恣意如他,

却也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样的小清新。

一生坎坷,

阅尽百态的东坡先生,

终悟得人生最有滋味的

乃是清淡的欢愉。

恬淡恰当,不浓不烈,

这样的生活,岂不是最好?

文艺如他,

上得书房,又下得厨房,

细研烹调之法:

“慢著火,少著水,

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由此创出一道东坡肉流传于世,

老饕莫不爱之。

虽几经宦海沉浮,

苏轼却一生性情,

不改天真本色,

既是个文艺青年,

又是个资深吃货。

而不为众人所知的是,

他更是一位香道高手。

宋人喜香,

偏爱丰富的香型,

其所用的香品要经过精心调制,

当时称之为“合香”。

正月初七,一场春雪飘洒而至,

似乎专为苏轼已酝酿了很久的

“雪中春信”印香而来。

取自院中999朵梅花的芯中之雪,

带着花粉融化成水,仍散发出幽幽梅香。

苏轼亲自备好香药,

以梅芯雪浸润、调和、蒸制、冷却,

手法娴熟,心神合一。

雪落无声,梅香盈室。

明代文学家屠龙

曾就苏轼合香与品香的境界言道:

“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

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

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可见,苏轼可谓深谙品香之道了。

作为资深玩家,

苏轼对香的钻研可不止于此。

除了品香、制香,

喜欢奇石又有设计天分的他

竟还自创出一款奇妙的香器。

他利用香炉生烟的特点,

独创了一款名为“小有洞天”的

袖珍室内景观:

为喜欢的一块美石配了木质底座,

并特意将底座内部做成空膛,

将小香炉放置其中,

在底座紧贴山石的地方开有若干小孔。

如此,

一旦燃香,烟气丝丝缕缕,

从石根畔的孔窍中溢出不绝,

依着山石袅袅上升,

宛如云烟出岫,

书斋内幽香萦绕。

如此妙法,

一时流行于文人雅士间。

彼时,

香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文人墨客,

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还是寻常市井人家,皆好此道。

宴饮、夜读、凝神、小酌、安眠……

宋人的每个生活场景里、街角巷陌间,

几乎都有隐隐浮动的馨香相伴。

白云千载,倏忽而过。

诗书笔墨间,一缕香悠然,

那伴随古人雅致生活的传统香文化

一直绵延至今。

正所谓:氤氲千年,香事未了。

虽今人匆忙,颇多喧嚣纷扰,

然而与古来爱香者同好之人,

亦不乏其数。

燃香一炷,尘外藏心。

于凡尘俗世间,隐一颗悠然恬淡心,

寻片刻安逸宁静处。

如此,岂非最难得?

浮生半日,清居有致。

在云起莲生间,寻到心安处。

想必,自可应了东坡先生那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好物推荐>

仿明洒金三思竹节炉

观复猫屋 . 马未都推荐

此款香炉

沿袭明代香炉器型特征,

精铜铸造,口沿外翻分三节,

呈竹节形,三足。

上中下三条线分布匀称,

俗称三思炉,

寓意三思而后行。

远观挺拔清季、

虚心有节、风韵独具。

近看质地细腻、

品质精湛、古朴圆润,

是一款可以把玩的香器。

一年四季可用,

尤适用于简单常熏法、盘香。

烟雾顺着顶部镂空器盖盘旋析出,

如流水般潺潺流淌,

观赏效果极佳。

如果喜欢

可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阅读原文”在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