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神奇功效

导读细辛用量真不能超过3克吗?怎样使用好细辛?近年来,发现一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因马兜铃酸对肾脏的损害,导致不少人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如临大敌,其中细辛这味药比较明显。其实自古以来,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就有争议,

细辛用量真不能超过3克吗?怎样使用好细辛?

近年来,发现一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因马兜铃酸对肾脏的损害,导致不少人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如临大敌,其中细辛这味药比较明显。其实自古以来,对中药的毒副作用就有争议,细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细辛。

细辛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等功效。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但使用不当,则反而会损害患者健康。

1、为什么自古以来,有“辛不过钱”的说法?

宋…陈承《本草别说》:“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据考,半钱匕只相当于现代的1g。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虽然引用陈承的话,但将“半钱匕”改成“一钱”,“辛不过钱”来源于此,一钱大约为3g。“辛不过钱”显然是一种“掐头去尾”的说法。掐头去尾得来的“辛不过钱”说法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多问题。然而,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染病论》中小青龙汤中细辛的用量是1两,根据“中国历代度量衡量值表”(范吉平、程先宽《经方剂量揭秘》)换算关系,宋1两=12.5g。《伤寒论》原书中细辛用量1?3两,仍按 “中国历代度量衡量值表”换算关系换算,东汉1两=13.75g换算,细辛3两就是41.25g。实际上,临床用药时,细辛用量超过3克的处方不少,似乎也没有出现副作用,细辛的用量不能超过1g或3g,这显然与临床实际用量不符;但是临床用细辛出现肾损伤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也不少,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是古代先贤们错了?其实没错!先贤们有“若单用末”四字!实际上,如果细辛在复方中煎服,那用量就不受“不可过半钱匕”的限制。那么为什么细辛“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否则就会出事呢?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细辛的成份。

2、细辛的成份

中药基本上都是天然药物,每种药都含有多种成分,每种成份都有其作用,这是中药的优势,也是其软肋;尤其是植物药,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几十种上百种,能起药理作用的成分也有很多种。相较于化学成份单一的西药,一味中药就是一个处方。一种药物中还往往存在相反效用的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有泻下作用,而鞣酸则有止泻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单用一种两种成分来评判整个中药的作用。细辛作为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植物确实含有“马兜铃酸”和“黄樟醚”,马兜铃酸确实伤肾。但细辛还含有几十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中也有对肾脏有益的成分,如细辛中的细辛素,有抗肾病变作用,可以消除蛋白尿。日本人发现给肾病大鼠腹腔注射细辛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小菅卓夫,等.汉方研究(日),1978,11:429)。所以,凭细辛含马兜铃酸,就认为细辛伤肾,而不知道细辛中含细辛素能“护肾”就会浪费了这味好药。

3、细辛的药用部位

同一个植物,不同的部位作用是不一样的。苏颂《图经本草》言细辛“根细而味极辛,故名”。细辛不但以根命名,而且也以根入药。《吴普本草》《名医别录》皆指出“二月八月採根”。《雷公炮炙论》更有拣去叶的修治要求,证明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而不是全草。

之所以不同药物部位的作用或作用强度不一,是由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所决定的。马兜铃酸主要在细辛的叶子中,细辛的根茎部位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北细辛的煎剂中是检测不出马兜铃酸的。香港卫生署2004年6月18日的新闻稿中明确指出“细辛根在复方煎煮后,未检出马兜铃酸。”

4、细辛的煎煮

在上文中提到,细辛还有一种有毒成分是黄樟醚,会引起呼吸麻痹,而且黄樟醚还有致癌性;那么,中药细辛会不会引起呼吸麻痹及癌症呢?会,但也不会!那又是为什么?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细辛(全草干品),含有1--2.6%的挥发油,种类少则18种,多则33种。黄樟醚是细辛众多挥发油中的一种,包含黄樟醚在内的细辛挥发油,不溶于水,在煎煮过程中,会随水蒸气挥发掉。黄樟醚挥发性非常强,经过几十分钟煎煮后,药汁中基本不存在黄樟醚了,这样的机理就解释了:“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的原因,也证明了水煎剂超过1钱(3g)可以用到12g以上量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细辛是一味非常难得的中药,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在临床使用细辛时,要用水煎,并且要求煎煮的时间要长;用量很大时,最好先煎半小时以上。我在临床使用细辛时,剂量一般都在15克以上,多年以来,并未发现患者中毒的病例。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