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怎么读 桀骜不驯小说免费阅读

导读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问帛书乙本、王弼本写为“道沖”,傅奕本写为“道盅”。俞樾“说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作‘沖’者,假字也。”认为原本应为“盅”,“沖”乃假借之字。陈鼓应“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问:帛书乙本、王弼本写为“道沖”,傅奕本写为“道盅”。俞樾:“说文皿部:‘盅,器虚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作‘沖’者,假字也。”认为原本应为“盅”,“沖”乃假借之字。陈鼓应:“道体为虚而作用无穷,此处言及道的体用问题。‘沖’,古字为‘盅’,训虚。”沖和盅是异体字吗?

文 | 杨吉德

答:此字帛书甲本缺省,乙本是西汉初年真本,早于《说文解字》的年代,“沖”字还是可信的。我认为沖是沖,盅是盅,两者不能互通。之所以变成了“道盅”,是为了体现道体之虚,是后起概念;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道冲”难以解通。要明白为什么是“道沖”而不是“道盅”,首先需要知道“道冲”的来源。

《道德经》是对《周易》卦的阐发,《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阳统治阴,故阳为道。第三章从《坤》卦的卦象出发,以民为主体,谈了怎样去治理民众。本章则从卦象的角度,从道的反面谈圣人之道的消亡。我们先看一下《坤》卦卦符:

《乾》卦六爻全阳,为圣人之道;《坤》卦六爻全阴,像是全阳卦从中间冲断而变成的六阴卦,这就是“道冲”的来源。“道冲”的意思是圣人之道也不存在了,从现实意义讲,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盛德大业,到了战国时代随着周王室的衰废,又回归于原始状态。

问:“而用之有弗盈也,”何为“之”?何为“盈”?

答:“之”代指“道”。“盈”,盈满。“弗盈”,欠缺。文王、周公建立的治国之道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定的需求,为“用之有”。王弼本把“有”改为“或”,实属不当。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周王室形同虚设,礼崩乐坏,圣人之道被冲断,由“有”变成“弗盈”了。由此看,在“道冲”的大环境下,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而已。

潚呵,始万物之宗。

问:帛书乙本改此句为“渊呵,似万物之宗。”是否可以译为:渊深呵,好像是万物的宗主。

答:“渊”为深;“潚”,《说文》:“清澈也。”比喻原始的民众思想单纯。当以甲本的“潚”、“始”为是。“万物”,不是自然万物,而是比喻社会活动的万事万物。“始万物”,开始了各种社会活动。“宗”,根源。“潚呵,始万物之宗,”纯朴的民众呵,是开始各种社会活动的根源。这句话意在追溯圣人之前的民风,意思是:纯朴的民众是社会活动的源头,圣人之道是对各种社会活动的规范,现在圣人之道不复存在了,而民众也不再那么纯朴了,圣人之道也就没法再恢复了。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问:第五十六章有相同句子,简本为:“和其广,迵其尘,挫(畜刂)其锐(上尔下賏),解其纷。”很多学者认为本章此句为错简重出,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答:我们也不能否定不同章节中会有相同的句子,老子在七十章说:“言有君,事有宗。”关键是看这段句子与章节主题是不是一致。《坤》卦六爻全阴,为民众之象,而这段句子讲的就是关于治理民众之术。前句写“始万物之宗”,有了社会的万事万物,就有了矛盾的出现,能够化解矛盾而和睦共处,就是圣人的功绩了,从这个角度讲这段句子是应该存在的。

“挫其锐”简本为“挫(畜刂)其锐(上尔下賏)”“锉(畜刂)”,《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引池田知久释:“(畜刂),或为副。”即“锉”的原字应为“副”。《说文》:“副,判也。”判指剖分。“锐(上尔下賏)”,尔,《说文》:“词之必然也。”賏,《说文》:“颈饰也,从二贝。”二贝与尔组合,应该指各持财产。(畜刂)其(上尔下賏),重新剖分财产,平均分配财产的意思。

“解其纷”,梳理万事万物复杂的头绪。

“和其光”,五十六章简本为“和其广”,要融合广大民众的共同利益。

“同其尘”,五十六章简本为“迵其尘”,迵为通达;尘指微小。通达底层民众的心愿。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圣人实现了改朝换代,重新对财产进行了分配,把各种社会问题分门别类制定规章,既融合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也考虑到最底层民众的心愿。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问:“似或存”怎么理解呢?

答:湛,沉淀,指古风留存。“似或存”,隐约看到上古的影子。

问:河上公注:“道似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帝指天帝吗?什么道能在天地生成之前而存在呢?

答:本章由《坤》卦而谈天下民众的管理,与天帝又有什么关系呢?此“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代表了文明的起始和天下的统一。《道德经》中的圣人一般指周文王,帝在圣人之前,只有三皇五帝是相匹配的。“象帝之先”,社会恢复了三皇五帝之前的状况。

《坤》卦六爻全阴,由十二个短划组成,每个短划就是一个卦之子。这个‘子’可以代指某一个人,也可以代指某一个小的部族,众子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天下,分散开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知谁之子”,如果针对的统治者,是说战国时代如“三家分晋”之国的统治者,不知他们是哪个部族遗传下来的后人,因为他们脱离了王甚至侯的辖制并取而代之。如果针对民众而言,隐含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桀骜不驯的品行,不知是哪个原始部族遗传下来的。

最后这一句照应首句“道冲”,没有了圣人之道,天下将重现野蛮的暴行。《坤》卦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是五帝之前的社会状态,战乱横行,血流成河,民生涂炭。所以“象帝之先”是老子的一个悲惨的预言,天下必将重回杀戮的年代。

本章此前据王弼本有注解,现以帛书甲本重新阐释,观点当以本解为准。

今译

圣人的治国之道被时代洪流所冲断,而应用的大道从有变成了不再充盈。

纯朴的人心啊,是形成社会万事万物的源头。

(圣人)重新对财产进行了分配,把各种社会问题分门别类制定规章,既融合了广大民众的利益,也考虑到最底层民众的心愿。

古风留存啊,从民众身上隐约看到上古的影子。

我不知道他们是哪个先辈遗传下来的子息,像是古帝之前的愚昧作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