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张的名人 姓张的全部作家

导读1.张良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

1.张良

张良(约前 250 年—前 186 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张九龄

张九龄(678 年—740 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官员,历任中书舍人、工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右丞相等职,对唐朝的政治、文学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大贡献。他主张施政宽俭,发展农业,反对奢侈浪费和横征暴敛,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著有《感遇诗》十二首、《望月怀远》等名篇,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去世后,被追赠为司徒,谥号文献,累赠荆州大都督。他的诗文被后人编为《张曲江集》二十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张道陵

张道陵(34—156),一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修道。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亦称“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

张道陵子孙世代沿袭,至民国初期,已历六十三代,称“正一派”。

4.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出生于 1525 年,逝世于 1582 年。他在嘉靖年间中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等职。在万历初年,他担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推行“考成法”,裁减冗官,整顿邮传和铨政,同时实施“一条鞭法”,加强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管理。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触动了一些权贵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攻击。在他去世后,改革措施被废除,他本人也遭到清算。尽管如此,张居正仍然被后人视为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张衡

张衡(78 年—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地动仪、改进浑天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其为“木圣”或“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 1802 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6.张骞

张骞(前 164 年―前 114 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 139 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7.张仪

张仪(?-前 309 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 311 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8.张旭

张旭(685 年—759 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的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人们称他“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新意境。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9.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 150~154 年——约公元 215~219 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0.张自忠

张自忠(1891 年 8 月 11 日-1940 年 5 月 16 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 年至 1940 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 年 5 月,日军集结 30 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15 日,张自忠率部东渡襄河,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 13 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日军冲杀 10 多次。

1940 年 5 月 16 日,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