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是什么意思 树洞倾诉与倾听官网

导读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网”给很少的预算,做火遍全国的营销,可能吗?一般的乙方会说,不可能。但不一般的厦门会说,我可以!最近一段时间,刷手机总能刷到厦门地铁。地铁电视下方,各种有趣的滚动弹幕,被无数次截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央视网”

给很少的预算,做火遍全国的营销,可能吗?

一般的乙方会说,不可能。但不一般的厦门会说,我可以!

最近一段时间,刷手机总能刷到厦门地铁。地铁电视下方,各种有趣的滚动弹幕,被无数次截图、转发,比如:

“本座乃三界最强,没想到也会赶地铁来不及。”

“我恨早八,我的怨气比八百年的厉鬼还大。”

“大家不要熬夜了,对眼睛不好,我现在已经看不见支付宝和微信的钱了。”

在全国段子手的加持下,厦门树洞迅速走红。

“厦门树洞”栏目成为厦门新的网红打卡点。工作人员称,树洞现在一天可收到投稿上千条,“游客”来自全国各地。

树洞爆火,城市出圈,如果这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形象立项竞标,厦门树洞这波稳赢。

厦门树洞里的厦门气质

厦门树洞是厦门电视台的下属栏目,在厦门所有公交、地铁的站台、站厅,以及医院、市政单位、银行的户外终端上,都能看到人们滚动的吐槽。

很多城市都有地铁,滚动栏里,常见的大抵是各类宣传、提示、欢迎语,这些中规中矩的内容,没有错,但坦白说,也很少有人看进眼里去,更像某种“结构性”存在。

厦门树洞能全网爆火,凭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好玩儿。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树洞,比如广州、西安、南宁等,但文风多为“温情治愈风”,导致网络热度与树洞文案一样,不温不火。

厦门树洞的内容则相当接地气。

生活的大事小事,比如同事甩锅、领导画饼、早上起不来、吃面烫舌头,挤地铁把包包上的小熊挤没了……平时会说的话,树洞里可以说;平时不会说的话,树洞里更可以说。

作为一个人口平均年龄36.8岁的年轻城市,树洞人们的倾诉,也大多与事业、爱情相关,在树洞人或吐槽,或走心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人。

有人脑洞大开:“健康就是财富,那我的健康码为什么不能当付款码用?”

有人走心倾诉:“我知道我们不是同路人,是我偏想和你走,一段也好。”

有人送上祝福:“如果生活太难,那就祝我们下班快乐。”

树洞从不回避生活的“毒打”。“天好冷,风好大,我的法拉利有点怪,怪像共享单车的。”“都说时间可以夺走一切,那可不可以,先夺走我的贫穷?”

种种“人间真实”,让各地树洞人纷纷共情。广东人、山东人、北京人……外地树洞人们,未必知道厦门的双子塔、新会展中心,却因为厦门树洞,纷纷到地铁一游,短暂地成为了“精神厦门人”。

有趣、年轻、开放、不装,厦门树洞就像一个网络版的城市地标,全方位地展示了城市气质。

城市气质不需硬拗造型

城市应该有气质。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气质。

在世界范围里,许多城市的气质,不言自明。

有的大城市,成为某种气质的代名词。比如提到浪漫,就想到巴黎;提到前沿,想到硅谷;提到绅士,想到伦敦。

小城市也不遑多让,比如柔情的丽江、古朴的奈良、神秘的敦煌等。

城市气质,在当下尤为重要。不但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世代受用的文化遗产,更意味着当下的经济收入。所以,旅游经济火了,就有人工造景、造节。网红经济起来了,就强推、强捧各种“网红”打卡点。

假大怪建筑是一类。各种丑、怪、不土不洋的建筑拔地而起,热闹过一阵后,既不能吸引游人,又不能沉淀故事,只好突兀地伫立在城市中。

强拗文化人设的是一类。比如有些城市,拼命争抢名人故里、生拉硬造历史典故,在各城市争夺名人大战中,“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

一味追求高大上洋也不行。比如全国各地的山寨白宫、山寨天安门、山寨凯旋门,造价不菲,但游客寥寥。还有些用新漆刷古物,数百、千年的大佛、古楼,惨遭一键磨皮,失去了特色,淹没了城市气质。

总之,这些城市出尽百宝,但终究沦为菜鸡互啄。强拗造型,没特色的照样没特色,甚至大家一样土、一样怪,反而面目模糊,最终一地鸡毛。

城市气质如何塑造?

厦门树洞的走红,是一场有“预谋”的意外。

厦门树洞栏目团队采用UGC创作模式,在七夕、音乐节等热门节点做话题,多平台互动,针对行人的精准投放……每一步,都是城市形象课上的正面案例。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树洞”,厦门树洞很早就有做“互联网嘴替”的苗头。在本次爆火之前,厦门树洞已有金句无数。

比如2021年,树洞就留下了:“我的钱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但很像是大风刮走的。”“如果可以拥抱你就好了,但我只是一段文字。”种种留言,说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

看见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感受,这样的城市,谁不爱?所以说,厦门树洞的爆火,是偶然,也是必然。

对其他城市来说,厦门树洞是一份值得一抄的“作业”。厦门树洞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说明,打造城市气质,其实并不需要动辄花大价钱,也不必一定生拉硬套。

打动人的细节,往往来自真实的生活。真实地面对、具体地了解,这里的人如何生活,早市几点开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哪些波澜壮阔的故事,又有怎么样具体而微的情绪,用生活的细节,去打动生活的人。

秉持开放的心态,避免闭门造车。盲目发号施令的项目工程,或者自以为重要,费尽心思抢来的文化头衔,往往只能感动自己,不能打动他人。树洞的全网参与模式,就是重视网络的力量、年轻人的力量,让城市有时代感,不再老气横秋。

好的审美,也尤为重要。城市气质要美,就不能把城市形象寄托在一群丑建筑、怪雕塑身上,也不能千篇一律地模仿其他城市,而要在城市生活中,用一双美的眼睛,挖掘城市之美。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