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犹豫的近义词 毫不犹豫类似成语

导读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实际上,“一毛不拔”的本义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甚至能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找到共鸣。“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孟子以此描述杨朱的思想。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一毛不拔”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实际上,“一毛不拔”的本义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甚至能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找到共鸣。

“一毛不拔”出自《孟子》。孟子以此描述杨朱的思想。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杨朱主张“为我”,是战国初期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即使只拔自己的一根毛,就能让全天下得利,杨朱也不愿意做。这样看来,杨朱实在是冷血自私至极。

但是,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如何能风靡天下?

《列子》中也记载了一个杨朱“一毛不拔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是杨朱和墨家学派的一次正面交锋。

杨朱(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哲学家

一天,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向杨朱发难:“如果先生拔掉身上的一根毛,就能拯救这个世道,您愿意这样做吗?”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列子·杨朱》)

杨朱回答:“这个世道不是一根毛能拯救的。”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列子·杨朱》)

显然杨朱认为,这个问题很荒谬。禽滑厘又追问:“如果拔一根毛真的能救世,您愿意拔吗?”杨朱干脆不搭理他了。

禽滑厘出门后,见到了杨朱的弟子孟孙阳。他问孟孙阳:“刚才我问杨子,如果拔一根毛就能拯救天下,他愿不愿意拔。杨子没有回答我,这是什么意思?”

禽滑厘(生卒年不详),墨子弟子

孟孙阳反问道:“如果有人愿意给你一万金,代价是伤害一下你的皮肤,你愿意做吗?”

禽滑厘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愿意!”

孟孙阳又问:“如果有人砍掉你的一节胳膊,然后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砍掉胳膊吗?”

禽滑厘一下子被问住了,沉默了很久都没能回答这个问题。

孟孙阳这才向他解释:“一根毛看起来很微小,但它也是胳膊等肢体的组成部分。人的身体是由肢体构成的。因此,一根毛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不能轻视的。”

按照杨朱的观点,个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身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不能为了身外之物伤害身体。即使是一根毛,也不能伤害。

从尊重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杨朱提出了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纲领: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列子·杨朱》)

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伤害,其他人同样也不想受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就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

在理想社会中,人们既应该“一毛不拔”,免受任何伤害,也不能损人利己,伤害他人利益。只有所有人都不会受到伤害,天下才能真正地得到拯救。

《吕氏春秋》将杨朱的学说概括为“贵己”。《淮南子》说杨朱:

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氾论训》)

杨朱的“一毛不拔”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尊重个体生命。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不因外物伤害自己,又要尊重所有人的生命,不侵害他人。

2000多年后,英国启蒙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个人有三项不能被侵犯的基本权利——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洛克以此为构建理想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思想与杨朱的思想不谋而合。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