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自强不息全诗

导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本文共2781读大约10分钟【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是指乾卦。《象传》说“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2781读大约10分钟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是指乾卦。《象传》说:“乾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易经》是六经之首,而且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一本经典,被称为群经之首。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孔老夫子教导学生的重要经典、重要依据,而《易经》也称为六经之首。

孔老夫子诠释《易经》的“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易”,是《中庸》里讲的“天命之谓性”,是人的性德,宇宙的本体,是自性、佛性。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学习圣贤教诲,目的是回归自性、回归本性。但是要回归,从哪里入手?《大学》言“明明德”必须从格物入手。孔子说易是无思也,就是要把起心动念都放下,才能寂然不动,这就是“何期自性,本不动摇”,又“能生万法”。寂是空寂,空了之后才灵通,不是死寂。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证悟之后才能明了。学习圣贤经典,按照经典去放下执着和分别,最后放下起心动念,唯证方知。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象”是指《象传》。孔子做十传诠释《易经》:《彖辞》上下两传,《象辞》上下两传,《系辞》上下两传;专门解释乾坤的《文言》;谈八卦的道理《说卦传》;讲整个六十四卦排列道理的《序卦传》;还有一个是《杂卦传》,就是把两两相对的卦并在一起,变成三十二个组合,譬如“泰卦”跟“否卦”是一组,刚好两两相对,谈三十二卦组合的义理。

《象辞》,是解释整个卦的形状延伸出来的意义,所以叫“象”,解释每一爻所产生的现象的意义。这里讲乾卦,《象传》说“天行健”。“行”,运行,那么天的运行是什么样的?春夏秋冬气象转变,日出日落永久不止。君子效仿天道,就是要像天这样自我发愤图强,永不止息,这样才能够学好天道。正如《中庸》言“至诚无息”。为什么强调“无息”?《中庸》上这一段话,把这个“无息”的意义、作用讲得特别地清楚。

“不息则久”,久就是长久。天的运行没有休息,没有休息才能够长久。假如我们做了一桩事情,做了之后又停止了,这就不算长久。长久就是一直做下去,不要停止,这就是不息。为什么不能停止?因为我们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得要有恒心,一直做下去。做久了以后,效果就出现,这就是“久则征”。据郑康成的解释,“征”当作效验来讲。效,有效果。验,有效果来验收。“征”,征候,有效果表现出来了就有现象,那就是一种征候,说明那个事情能够有成就了。

“征则悠远”,因为得到效验之后,信心增长,知道所下的功夫是正确的,譬如人走路,走着走着看到方向路标了,就有信心一直往前走,这就是“悠远”。在刚开始用功修行的时候,要经常省察自己的功夫是否用得对。对待一切人都是用一种很和气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效验出来了,这就是修道人修行得力的征候。

“悠远则博厚”,悠远就是长久了,用功不止息,有前面这些征候出现了,自己的信心也有了,长远的路一直往下走的时候,就达到了博厚。“博”,广大,无论心胸和见识都很广博;“厚”,深厚,无论德行和学养既广大又深厚。这样不仅学道,在世间办事情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办好。因为有“博厚”。

博厚再进一步则高明。高明,“高”,物体的高度;“明”,光明,照得很清楚。“博厚则高明”,日积月累地求学修道,那么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比别人高明且容易。因为学了圣贤教诲,是按着规律办事,自然而然会成功。所谓的“高明”,就是你看事情比人家要高,处理任何一个问题,有能力把它解决好。一般人往往遇到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明”,明是从自己内心里,智慧开显之后才具有的。一般人不能够明是因为没有学道,处理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私心来考虑也就不明了。所以要有明,要学会处理事情不从私心考虑,要为大众来做事情,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够真正地明。所以智慧是我们自性本有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是一般人因为有自私自利,把自己本性的智慧蒙蔽了。

博厚,博到什么程度、厚到什么程度?“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载”,承载,好像一个车子,上面可以载人、载物。“物”包含了万事万物,任何东西都可以承载,所以这里讲“博厚”。“高明,所以覆物也”,“覆”就是覆盖,一个东西把它覆盖起来,就是保护之意。高明所以覆万物,那就是它可以真正地保护万物。万事万物只有在高明之下,才可以得到保护。“悠久”的作用是“所以成物也”。“悠久”就是长久不断地、不停息地去用功夫,不断地去学习,所以“成物”,“成”就是成就。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学任何东西,明了任何道理,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就的。一定要长期用功,长期学习,这样才能够成物。所以博厚、高明、悠久,是载物、覆物、成物。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圣人的博厚、高明已经到了极处了。圣人博厚的这种至诚之德,只有拿大地来相比,所以讲“博厚配地”。像大地这么博厚,可以跟大地来相比,这叫“配”。“配”就是圣人的德,跟大地能够平等,可以相配。大地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平等的德。人生长在大地之上,大地能够承载;其他的动物,包括毒蛇猛兽,大地也同样能够承载。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矿物,不管是好是坏,大地都一律平等地来承载,而且还丝毫没有承载不了、负荷不动的感觉,这就是大地的德。大地来比喻圣人,圣人可以载物,圣人的德可以容纳一切的人事物。

“高明配天”,“高”,至高无上,“明”,大放光明,都是从自己的天命之性里开发出来的,可以配天。天的高明可以覆盖万物、保护万物,这就是圣人之德。我们学习圣人也必须这样去做、这样去学。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为人处世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学得好。一说话、一办事,就要想到“高明配天”;我们的德必须像大地那样,平等地容纳一切人事物。这样学才是学得正确,这样的路才走得正确。

“悠久无疆”,“无疆”,没有界限、没有止境。你一直照这样走下去,学天的那种高明,能够覆盖万物、保护万物,学大地的这种博厚,能够承载万物。

学圣人的博厚、高明的德,要回归自性就必须把自己的心量放开,因为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必须把心量放宽了,心里没有任何界限,这样才能够悟到天性、本性。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如此者”,就是学博厚、学高明,而且悠久无疆地这样学下去,效果是“不见而章”,虽然这个境界还没有出现,但是事实上已经有彰显了。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我们要学圣人之德,就要学天地,天地之道就是这样博厚、高明、悠久。学成功了,这种道德自然彰显出来,对别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世间有潜移默化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龙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