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奈川冲浪里 神奈川冲浪图含义

导读春日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正在呈现一场“春日限定樱花海”——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2022年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季“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与“江户物语——日式创意市集”于3月26日在中华世纪坛

春日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正在呈现一场“春日限定樱花海”——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2022年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季:“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与“江户物语——日式创意市集”于3月26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启幕,展览与活动将持续至6月5日。本次活动举办之际正值樱花盛开之时,赏樱、看展、逛市集,系列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

“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展览精选140组浮世绘经典作品,为公众呈现浮世绘在300余年历史中,从草创初期到衰退式微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以“花未眠”“江城”“百美图”“和之镜”4个章节,呈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自然观以及江户时代的市民生活场景、娱乐消遣和审美时尚;“花”“城”“图”“镜”,不仅是对浮世绘版画的划分,也是对江户时代场景的还原。展览完整展出的浮世绘风景画中最著名的两个系列《富岳三十六景》和《东海道五十三次》,是这两个系列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呈现。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是从三浦半岛到横滨附近的江户湾沿岸海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眺望到与画面相似的远景富士山。画面上的三艘押送船是从江户附近的房总半岛运送鲜鱼和蔬菜到江户城日本桥市场供应市民的,每艘船上有8名桨手。画中的大海汹涌澎湃,船夫们紧紧抱住船身随波逐流,翻滚的浪花引导观者的视线,使处于画面下端的富士山雄姿不减。葛饰北斋将“三分法构图”和透视法相结合,形成以富士山为中心的向心式构图。这幅画是传统美术和西方技法的集大成之作,是代表日本美术的经典作品,举世闻名。

浮世之绘

“浮世绘本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艺术形式。通过浮世绘不仅可以窥探到当时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还可以从画中描绘的和服纹饰及随身物品的花纹中探究日中两国文化、习俗的共同点和交流史等。”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公使贵岛善子表示。

“浮世”一词出自佛教净土宗,意为“人世虚无飘渺”。中国元代净土宗高僧日观曾在诗中写道“浮世光阴能几在,晚香烧罢忆金池”,意为虚无缥缈的人生不长久,不如烧香拜佛,心向佛国。1661年,在日观使用“浮世”一词约300年后,“浮世”一词首次在日本出现。作家浅井了意曾在《浮世物语》中这样写道:“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月光、白雪、樱花和鲜红的枫叶,纵情歌唱,畅饮清酒,忘却现实的困扰,摆脱眼前的烦忧……这就是所谓的‘浮世’。”浅井了意在感悟“浮世”之后,没有像日观一样看淡浮世,变得清心寡欲,而是忽然觉得,美好的当下怎么能辜负呢?应该纵情贪欢,欣赏享受才对。

秉承这样的“精神”,浮世绘的意义不言自明——以线描写意为主要绘画语言,描绘日本江户时代市民生活的木刻版画。在当时,只要跟江户时代市民生活相关的,都能画入浮世绘。作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的浮世绘中最流行的有三大类:一是描绘各类美人的“美人绘”,二是描绘歌舞伎明星的“役者绘”,三是描绘各类风景名胜的“名所绘”,至于其他还有武者绘、相扑绘、百物绘等,不一而足。

从根源上讲,浮世绘的产生与发展还得益于明代书籍版画的兴盛与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被称为“浮世绘的创始人”的日本画师菱川师宣受明清版画的影响,摆脱了传统书籍的插图样式,使画面独立出来,从而形成浮世绘的典型样式。

庄野 白雨 歌川广重

《庄野 白雨》是与《蒲原》齐名的杰作,也是歌川广重最重要的代表作。“白雨”即阵雨,斜雨如梭,路人低头疾步,虽然没有对人物形象作具体刻画,但背景上层层叠叠的竹林幻化成灰暗的阴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情怀。无数条斜穿画面的细线,细腻地表现出雨的方向和气势。斜坡、冷雨和竹林相互构成了不稳定的三角形,折射出阵雨中人们不安的心理状态。下坡的两人为了不被逆风吹走,收起雨伞,朝着驿站跑去。

绮丽世界

在“花未眠”章节中,展览配合主题,在透明的展墙上呈现出众多繁盛的樱花图景,并重点展出葛饰北斋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富岳三十六景》。在这个系列中,富士山的景致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一图一景都是画家在实地到访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艺术想象而创作出来的;这其中,《凯风快晴》《神奈川冲浪里》《山下白雨》三件作品最为有名,而每一幅中的富士山也都有着别样的风情。浮世绘作品以花的元素来体现季节的更替,人们在漫长的审美历程中丰富了自身的审美体验,不光是感受繁花盛开时的美好,也会在生命萌发或凋零时感受单纯的瞬间。

浮世绘在诞生之初,多以描绘江户(今东京)的世俗生活为主题,到了歌川广重时期,终于诞生了实景版画。这种将西方的透视法与传统浮世绘的画法结合在一起的版画凭借逼真的效果和日本传统的配色、构图,一度风靡世界。而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人物绘成为浮世绘中的一大类型,较早出现的就是美人画。“百美图”章节展现出的是来自民间的画师细致入微观察生活百态的成果,他们寻求最为直接的灵感,在迎合市民趣味的同时也拓展了题材范围,并通过浮世绘美人图体现平民化的艺术情趣、呈现日本民族的精致审美,用流转的线条和雅致的设色,呈现出美人的风姿。

“能剧”“歌舞伎”和“文乐”并称为日本的三大古典戏剧形式,其中的歌舞伎产生于江户时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大众戏剧形式。随着歌舞伎剧目的人气高涨,相关版画的发展亦蓬勃兴盛。在“和之镜”章节中,鸟居清信、鸟居清倍、鸟居清满、丰原国周等创作的以歌舞伎为题材的作品,共同开创了歌舞伎浮世绘的时代。

17世纪,德川幕府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占城,日本列岛随之迎来太平盛世。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市民化,不仅提高了百姓的购买力,也培育了市民阶层的心智,浮世绘便在这时应运而生。浮世绘不同于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其清丽的设色和优美婉转的线条十分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又兼具功能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一种流行于大众民间的艺术。

在江户时代甚至到了明治时代初期,浮世绘都与“艺术”无关,只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消费品,甚至还被充当包装纸随商品奉送。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浮世绘飘洋过海到了欧美,源自东方的鲜艳设色、弯曲流转的线条、散点透视的法则,被印象派画家所学习,激发了诸如莫奈、梵高等欧洲艺术家的灵感,也造就了印象派的成熟,这时,浮世绘才开始被视为艺术。历经300余年,如今浮世绘的影响已深入亚洲及欧洲,“透过浮世绘作品,我们得以认识到那些如烟花般璀璨、光色斑斓的绮丽世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馆长冀鹏程说。

扇屋内花扇 喜多川歌麿

《当时全盛美人揃》是宽政年间在吉原广受好评的花魁十余幅系列。日文汉字“揃”意为成套、成组。该系列以吉原花魁的典型坐姿——膝盖以上的半身构图,表现女性的姿态美。系列中,每幅画上均有人物的名字。《若松屋内雏鹤》《扇屋内花扇》描绘的是吉原两大花魁明星,花扇因擅长诗书而知名,她分别拜国学家、诗人三岛自宽和汉学家、书法家泽田东江为师,学养可见一斑。画中的花扇梳着被称为“忍”的发型,穿着大唐草花纹的前带、黑底罩衫、樱花纹的小袖正装,略微低头作沉思状。不只是单纯的美人画,还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来源: 中国艺术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同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