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是谁的儿子(太子司马遹译文)

导读

晋惠帝的太子叫做司马遹,从小就聪明异常。晋武帝时,一天夜里宫中发生了大火,武帝登楼观看火势,司马遹拉着武帝的衣角,让武帝隐身在暗处。武帝问司马遹原因,司马遹说:“夜色昏暗,火场一片混乱,需要小心防范意外发生,皇上不应站在火光映照、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这时司马遹才五岁,武帝感觉非常惊异。还有一次,司马遹随同晋武帝去检查猪圈,他指着满栏的肥猪对晋武帝说:“这些猪已经养得非常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来犒劳将士,反让它们白白浪费粮食呢?”武帝听后,抚摸着太子的背说:“这个孩子日后必定能使我家兴旺。”没想到日后惠帝却因贾后的谗言使太子惨死,谥号“愍怀”,真是一位值得怜悯、值得怀念的太子啊!

司马遹不是司马玉,他很聪明,导致司马炎甚至想越过儿子司马衷直接传位给他。司马遹自幼聪慧,颇有司马懿的风格。初封广陵王,长大后,不修德业,奢侈残暴。爱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太熙元年(290年),其父司马衷继位,司马遹被册立为太子。不久遭到皇后贾南风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被废为庶人并先后囚禁于金墉城和许昌宫。最终被杀害。

司马懿被称为晋朝的奠基者,这是很正确的历史定位。在司马懿死后,把权力、爵位传给了其长子司马师。但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在司马师病逝后,把权力交给了其弟司马昭。之后,司马昭把其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继子,继承司马师的香火。据《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昭特别宠爱司马攸,认为自己是代替他担任相国职位的,并且说,自己去世后,要把晋王的王位还给司马攸。而且常常说:“这是景王(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王)的天下,我怎能去分享呢?”但讨论继承人的时候,司马昭便有意立司马攸为继承人。但大臣何曾等人坚决反对,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这就是说司马炎不是一般的相貌,那是帝王之相啊,命中注定要做帝王。由于大臣们的坚持,司马炎就被立为了太子。对于司马昭来说,司马炎、司马攸都是他亲生的儿子,而且特别宠爱司马攸,立谁都可能出于司马昭的本意,并非是绝对的做作,天下父母爱小儿嘛。就像曹操要立曹丕、曹植为储一样,都是亲生的儿子,将来享受的待遇都一样。司马师没有儿子,即便司马攸做了帝王,也少不了司马昭的一个帝王封号。但对大臣们来说,就不一样了。司马炎、司马攸都是继承人可能的人选,自然会排班站队。最终谁能上位是不一样的,最大的问题是权力的分配。司马炎能够上位,就足以说明在大臣中的认可度更高,也就更具备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也不敢率性而为。同样的情况也出在袁绍家。袁绍宠爱小儿子袁尚,就把长子袁谭过继给袁绍的兄长袁基,以便将来让袁尚作为继承人。从古时的礼法而言,过继出去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一般而言,不会把长子过继出去的,袁绍违背了这个规则,招致祸乱也是情理中的事。司马昭在这一点上,就比袁绍高明一些。司马昭接受了司马师的相位,但晋公、晋王的爵位是魏帝曹奂封给司马昭的。虽然说,没有司马懿、司马师打下的基业,司马昭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封爵。但情感不能代替礼法,爵位的继承更是权力的再分配,从来如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不可能不清楚这个道理,如果他真的偏爱司马攸,那就应该把司马炎过继给司马师。如此一来,就像袁绍那样,把司马攸作为继承人。但袁绍家的情况,也很可能在司马氏家里出现,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先跟司马攸干起来。司马昭立司马炎为嗣,暂时解决了权力的争斗,但并没有根本消除隐患。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自然继位。之后,接受魏帝禅让称帝,建立晋朝,立司马衷为太子,贾南风为太子妃。司马炎认为太子司马衷昏庸,不宜作储君,大臣和峤等人也这么认为。在司马炎立嗣的问题上,司马骏、卫瓘、和峤等认为晋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仁孝慧敏,主张废衷立攸。但遭到杨皇后和贾充、荀勖等人的强烈反对。杨皇后是太子之母,贾充是太子的老丈人,自然不会允许把太子废掉,把帝位让给人家。最终晋武帝也不能舍子立弟,于是遣返司马攸回到封国,齐王司马攸忧病而死。看来,司马攸也不适合做帝王,这点挫折都承受不了如何做帝王?看看他爷爷司马懿是如何韬光养晦的,忍耐了几十年,最终把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全部靠死了,才等来了出头之日。再看一下司马氏后期的八王之乱,只要司马攸多活几年,机会就来了。沉不住气,就说明不适合这个工作,不能仅仅用没有那个命来解释。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只靠天上掉馅饼是不可以的。由此看来,司马昭死后,由司马炎继承司马家族的事业,既符合礼法,也符合政治需要。而且司马攸更不适合做继承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不能韬光养晦,不能不屈不挠,是走不到最后的。就司马攸的性格,是无论如何不能继承帝位的。否则,司马炎死后,杨氏外戚及贾南风宗族,会把司马攸整得更惨。了解贾南风手段的友友,就会替司马攸出一身冷汗,这里就不多说了。

司马炎不是,虽然不像其他开国之君那么英明神武。但是基本的是非观和理智还是有的,司马炎其实一直想要废除司马衷。可是因为晋朝的“特殊国情”所以总是无法实施。1、晋朝的治国理念。其余朝代治国,要么奉行法家严刑峻法,要么采用道家修养生息,要么施展儒家仁义礼智。但是,晋朝则不然。因为司马家觉得自己得国不正,怕重蹈曹魏覆辙。所以治国理念一个字概括就是"礼"。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惠帝司马衷虽然是个弱智,但是怎么都是司马炎的嫡长子。随意废除不符合晋国的理念。2、晋朝的选官制度。晋朝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最讲究出身门第,立嫡立长。司马衷的嫡长子地位稳如泰山。这样的选官制度,让朝中的大臣盘根错节关系密切。晋朝的统治更像是世家大族的联合,司马家只是其中最强的一家。即使身为皇帝的司马炎一些决策都要遵从大臣的意思,就比如为太子司马衷选妃之事,司马炎百般不愿,最后还是为太子娶了贾充之女。3、内宫有贵人相助。司马衷生命中有两个贵人,而且都是女人。第一个就是司马炎的继皇后杨氏。司马衷为司马炎原配杨皇后所生,杨皇后死的早。于是她将自己的妹妹杨氏进献给司马炎,成为了对方的继皇后。而杨氏对于这个原本的外甥现在的继子充满着怜爱,因为不是亲生母亲更是多了几分溺爱。而司马炎一直很宠爱两位杨皇后,于是这就成了司马衷内宫的保护伞。4、外朝保护伞太子妃贾南风。这个贾南风多次帮助偷梁换柱帮助司马衷通过了司马炎的考验,让司马炎觉得司马衷虽然低智,但是基本的逻辑能力还是有的。另外就是得到了贾南风父亲贾充的全力支持。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同时也为司马家做了很多肮脏的事情(派人杀死了魏高贵乡公曹髦)。在朝中位高权重,许多大臣都以他马首是瞻。于是朝中其便有了保护伞。5、幸亏有个好皇孙。司马衷这个人实在不聪明,但是他儿子司马遹却有几分智慧,所以就像朱棣那样希望将皇位留给聪明的孙子。可惜这个司马遹最后被贾南风杀死了。你觉得我分析的正确吗?欢迎来找茬。

The following error was encountered while trying to retrieve the URL: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