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拼音版(常有一幅作品中同时出现楷行草等多种字体的现象)

导读

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本人练习写字就是玩玩的,是在临退休时才开始临的帖,其目的就是用以消磨时光,打发余生的。所以,对于书论这些东西涉猎的极少,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本人也只能说一下自己的偏见了。

本人认为,古人写东西的实用牲比较强。有的是信件,有的是记事,公文中极少出现。

这些文字信息的传递多是所好一同者的往来,怡情随性。

类似的情况,尤其是王献之干的最明显,其他的人也偶有所作。

五羲之也干。〈这是本人抄写的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这种书写形式在《淳化阁帖》,《三稀堂法帖》和巜大观帖》中都能找到。

在的书法史上,其贡献最大者莫过于王氏家族。

在当今书法认知当中,创作时的要求是:

正书归为一类。

草书归为一类。

行草书为一类。

作为我个人,在抄写诗词歌赋时,通常是将行书,小草和草书分开来写的。

在草书,行书和楷书的书体中,行书应称之为两界书。

在行书大字典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随性一点的字,在草书字典中有。有些写的规整了一些,在楷书字典中也出现,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行楷吧。

应邀闲侃两句,请走过路过的朋友和老师们千万别当真。

若是看着实在不顺眼,也热烈欢迎在留言区里进行讨论!

祝大家天天开心快乐!

[祈祷][祈祷][祈祷][祈祷][玫瑰]

古汉语在陕西方言中有大量体现,作为秦国故地如果认真去听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提到陕西,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茫茫黄土的高原、包着白毛巾的西北大汉,连带着陕西话,都觉得土土的。

可作为地道的陕西作家,贾平凹却说,这些听起来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实最典雅。

最是那土的掉渣的土话里,如果依音笔写出来,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极典雅的词语。抱孩子不说抱,说“携”,口中没味不说没味,说“寡”,即使骂人滚开也不说滚,说“避”。”

——《西安这座城》

读唐诗用陕西话, 全诗则会更押韵。

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话发“se”音,没法押韵,按陕西话发sěi音,才能和“黑”押韵。

诗圣杜甫《梦李白》:“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尤疑照颜色。水深破浪阔,天使蛟龙得。”按陕西话将“测”读cei,“色”读sei,“得”读dei,全诗才能押韵。

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第一句寻(xun)用陕西话读(xin)这才能与后面的:音(yin),心(xin),襟(jin)押韵。

诗仙李白的《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着,冠盖何辉赫。”其中的陌、宅、赫须按陕西方言分别读作mei、zei、hei,才能押韵。

高适著名的《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陕西方言,“色”念sei,才押韵。另外像王维等人的诗,均有此现象。

到陕西,不仅要看历史,如果你有心,体会一下陕西方言中的历史,可能更有意思。追根溯源探秦音 字字都很有深意。

只有对陕西方言追根溯源,才能发现陕西话中的许多字意,都是有准确解释的。

“白雨”。如司马光《和复古大雨》诗:“白雨四注垂万縆,坐间斗寒衣可增。”苏轼《六月二十日望湖楼醉后书》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我们陕西人一看诗句中的“白雨”,就知道是“暴雨”的意思,而不会理解为与“绿水”、“青山”相类似的结构。

“年时”。谢逸《江神子》词:“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卢挚《清平乐》:“年时寒食,直到清明节。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时”即“去年”,陕西人一览便晓。

“霍闪”。顾云“金蛇飞状霍闪过,白日倒挂金绳长。”诗句中的“霍闪”,就是我们陕西话中的“闪电”。

“饦饦馍”。在陕西话中,还有“饦饦馍”一词。“饦”也是饼。汉代扬雄的《方言》和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酒食》都说:“饼谓之饦。”所以《齐民要术》中又称为“饼饦”。陕西人喜欢重叠,因此,又说成“饦饦馍”,说简单点,就是饦饦”。

“颇烦”,文言词,是为“颇有些烦躁”;

“批干”,文言词,是为“批评,干涉”。

“咥”(音喋)字。西安人把吃饭叫作咥饭。“咥”即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嫽”字。辞海:嫽--美好。《方言》第二:“嫽,好也;青徐海岱之间或渭之嫽。”“嫽的太”,陕西话“好得很”之意。如果要表示程度加深,则谓之“嫽的太太”。可以径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诗经》中发现它的用例。《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扬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此后,这个词便一直保存下来——不过,大多是以复合词的形式出现的。如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的。

“倭也”。指人漂亮,娇美。如:“你看小伙娶 的媳妇多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关中人在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喝汤(喝水)。说到“喝汤”,这汤非土话,乃文词也。蓝田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

“瓤人”。陕西话里有“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灵君窃伏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让信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彘”字。宝鸡一带将“猪”读作“只”,人们总是以为是很土的读音,其实应当是“彘”,是很古老的语言!《鸿门宴》中“……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乡党”。“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毕了”(完了的意思)。来自古语:六王毕,四海一。

“得是得”。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

婵(cán)指人的脾性、心肠、样貌好。《说文》:“婵娟,态也。又凡物有色态曰婵娟”。依此看来,这般样貌脾性色态都好的“婵娟”。而婵合(cán huo)就是舒服,巴适的意思。

瞀乱(mào luàn)就是不舒服不巴适心烦意乱之意。《文选·宋玉<九辩>》:“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如此一番解释,这句话是不是文雅之至?

日语中保留的大量“汉音”,就是唐朝时的关中话,虽然发音与现代有些不同,但依然有继承关系。现如今,日语中还有大概200——700个字的发音和语意与西安方言类似。

例如,陕西话中的疑问句习惯加个“得是dei sì?”后缀,表示“是不是”或“对不对”的意思。而日语中这一情况下则说“de su ka”,发音非常相似。

在关中渭南一带,“地”依唐朝时的发音通常念做“ti”,古日语里也念“ti”。

陕西话中“没嘛达mé ma da”为没问题之意,而在日语里读作mon dai,差异不大。

日语的“扫除”,与关中某些地方的“扫地”发音类似,说成so u ji。

陕西人的“么事”念作mé sì,而日本人打第一句的moxi moxi 据说就是从me si演变而来。

古汉语包括雅音在秦汉故地陕西省周边得到了大量保存,现在普通话为主流,慢慢的包含古汉语雅音的方言就失传了,就在当代农村人口锐减,这对方言是一种毁灭试的打击。城市化在加快,方言早晚要成为历史,以后或许只能在书籍或者电子档里才能听得到了吧!

héng fēng chuī yǔ rù lóu xiá, zhuàng guān yīng xū hǎo jù kuā 。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yǔ guò cháo píng jiāng hǎi bì , diàn guāng shí chè zǐ jīn shé 。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附录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关于识字与写字与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关于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还应注意学主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主。

3.关于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四、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考试只是评价的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

1.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二)阅读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朗读、默读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精读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略读、浏览的评价。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6.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写作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四)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附 录

一、关于优秀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1~6年级(70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7.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28.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2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30.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张继

31.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6.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7.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0.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3.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44.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6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66.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6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68、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69.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7~9年级(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韩愈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5.爱莲说 周敦颐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我家大女儿再差几天就小学毕业了。回忆她这6年一路走过来,每学期学校都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的古诗词,以及古文学。

不知道别的学校是怎样安排的,我女儿的学校,是每一年级的学生每一学期都有背诵的任务。

由学校老师印刷好的a4纸大小纸张,分发给同学们每人一张,要求把4边多余的部分裁剪掉,然后粘贴到语文课本封页里面。

由于每天学生都要大声朗读和背诵,所以为了避免孩子粘贴的这张纸被损坏,还要求家长协助孩子,用透明胶带完全地覆盖粘一层,这样每天翻开,用手摩擦无数回也不会弄烂了。

一年级任务是背诵《三字经》。上学期背诵上半部分,下学期背诵下半部分。

六七岁的孩子对于三字经还不能完全地理解。但是老师要求背诵,家长只能引导和监督孩子完成背诵任务。

想想以前古代的小孩子刚入学堂的时候,也是要背三字经、规的,现在的孩子比古时候的孩子更加聪明,背起来也不会太难。

我记得那会儿老师要求每天孩子要背会4句。第2天在连带头一天的4句一起背上一共8句,以此类推。

每天早读的时候,老师在班级课堂上也会领着小学生大声朗读。

小孩子大脑记东西很快的,特别是像三字经规这一类很有韵律、又短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一般孩子都会记住。

一年级老师要求看的课外阅读书有《米小圈上学记》,其它的不记得了。

等到二年级时,老师要求背诵的是《规》,还是分成上下两个学期各背诵一半的内容。

二年级时老师要求看的书籍,有《窗边的小豆豆》,其实还有很多,我只记得这一本。

到了三年级时,老师要求买一本《千字文》的书。照着那本书上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背诵任务。比如第1天背诵前4句,第2天背诵前8句,直到整本书背完。

现在我再问问大女儿还会不会背?她说:“估计都快忘完了。”

不过我家有一个小猪形状的故事机,是我女儿在两三岁的时候我在网上购买的。里面有国学、儿歌、故事三大板块。

其学里面包含的有三字经,规,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字成语。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虽然没有让孩子刻意去背诵,但是只要打开播放的时候,不管播放的哪一节的知识,孩子脑子里都会有印象,就跟着附和几句。

很多人都说:小孩子记忆力好,趁着年龄小的时候,可以多背诵一些古文学,虽然她不懂得什么意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掌握的各种知识越来越丰富,那么她再回忆起来以前曾经背诵的古诗词、古文学,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了。

还有,想起我女儿在三年级暑假期间,学校还布置了一个任务,那时候我们本地举办了一界“刘禹锡古诗词背诵大赛”。要求全县市的小学生都要在暑期背诵180篇古诗词。

老师发送的有电子文件链接,由学生自行打印出来装订在一起,用于方便孩子在假期里背诵。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孩子都会把180首诗词全部背下来,只是要从中挑选最优秀的孩子,到时候参加比赛。

那里面的古诗词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还有初中高中级别的诗词,以及诗经里面的歌赋。

想想那一年暑假任务量还是挺大的,作为小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多孩子是不能完成的。

庆幸的是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陪同她一起听唱了很多的婷婷唱古文,里面很多古诗词都已经会背诵了。

所以我先从打印的册子里面,把已经会背的用铅笔标注出来,剩余的不会背的,每天在从中挑选简单的,比如先挑五言诗背诵。

有很多我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我就等于跟孩子一起学习了。在背诵一首新诗之前,我会先通过百度搜索,查看一下诗词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会大致给孩子讲一下这首诗主要是讲什么内容。

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背诵记忆,如果只是机械的背诵,很难记住。就算当时短暂记住了,过后不加复习还是很快会忘记的。

但是等到后来,剩下的诗句越来越长,背诵起来越来越困难了,说实话我都不会背。孩子也想打退堂鼓,不想背诵了,到最后还是剩下一首比较长又难懂又冷僻的诗,不愿意再背,就这么放弃了。

开学后,老师问:暑假期都哪位同学把180首古诗全会背了?他们班同学没有一个人举手。

老师又问:有谁背诵超过150首了举手?这时候我女儿才大大方方的举起了手,她环顾四周,可能也只有两三个人举了手,看来好多小学生都没背完,女儿心里也没恁大压力了。

老师问这个的目的,就是要从完成180首任务的学生当中,挑选最优秀的去参加刘禹锡古诗词背诵大赛。

听我女儿说,有一个六年级的姐姐参加比赛回来,还得到了800块钱的奖励。

我说:“你看你多亏啊,就差一首没有背诵,如果你再多多努力一把,你也可以拿到奖金的。”

我女儿还是缺乏毅力和自信心,害怕挫折和失败,真希望她能争强好胜一点。

再补充一下,从二三年级开始除了要背诵《规》《千字文》这些,另外还附加要每学期背诵20首的古诗。

这20首古诗是在语文课本上除外的,有的可能会出现在某个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的会在后面高年级语文课本里面再学到。

等于是让孩子提前会背诵了,等到高年级再学的时候背诵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到了五年级时,老师印刷的是孔子的《论语》。每一学期布置的这些背诵任务,学校是非常重视的。

老师要求学生每一天都要朗读背诵,而且在学期中间学校还会组织背诵活动,由学校其他年级老师负责进行抽查。

比如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20名学生,在考试现场背诵这20名学生的背诵成绩,就作为你的班级成绩,加分或者扣分。而且也跟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因此每个班级学生都要求100%的会背的。

今年六年级,好像没有背诵任务了,估计是学校考虑学生的各科学习任务量太大。而且之前几年累计的背诵内容已经完成了,六年级就是集中精力来冲刺小学成绩的时候了。

但六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们看很多文学作品,比如《四大名著》,《史记》,上学期国内文学有《城南旧事》、《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

这学期要求读的书有国外各类著名作家的小说《骑鹅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

小学年级每个学期每个月都有阅读任务。通常一个月读一本书,一个学期是4本书的要求,多了不限,看你个人能力了。

小学生需要背诵哪些经典名著?

以上是我家孩子上小学整个6年的学习背诵过程。从低年级的高年级有《三字经》《规》,《千字文》,各类古诗词以及《论语》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小学生家长们有所帮助。

小学生进入了校园,现在老师都很负责任,每一学期都会有详细的教学任务派发下来。

作为家长只需要跟进学校老师的步伐,对待孩子有耐心负责任的陪伴和学习,作为家长根本不需要过度焦虑。

只要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都完成得很好,那么孩子的学习就没有问题了。

剩余的就是,有余力则学文了。孩子如果头脑聪明,记忆力又好,学习各类知识特别轻松,那家长就可以额外给孩子多看一些有益的文学书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