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哪三层(大气层外的太空是黑的还是亮的)

导读

我们所看到的图中,基本都是黑的,但是这不代表太空中没有光通过。

之所以地球上太阳光那么刺眼,是因为地球大气层中有各类空气分子把阳光反射得到处都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的微尘粉末可以散射、折射、衍射阳光,就像一面面的小镜子,也就是大气层中的每个物质都往各个方向散发出光线,所以白天哪怕阴天,也是亮堂堂的。

同样的道理,宇宙空间本身是空荡荡的,太空里的微尘粉末都被引力大的物体“吸”走了。几乎没有能够将光线反射进我们眼睛里的物质,真空是不能折射光,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空间就是黑暗的了——即使太阳周围也是漆黑一片。太空中除非直视太阳,否则是看不到阳光的,因此也就是黑呼呼一片了。其实太空中没有大气层抵挡阳光,应该更加炙热强烈,你看那些宇航员的头盔上都有遮光面罩就知道了。另外,当空气中的微粒半径远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强度与光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由于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所以我们看到的天是蓝的。从太空上观察地球也是蓝色的。

1、日冕层温度可达100万摄氏度。 日冕,是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色球层和光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

2、色球层温度至内而外 4,600K~几万度。 色球层在太阳大气层内却出现温度的反常分布。在厚度约2,000公里的色球层内,温度从光球顶部的4,600K增加到色球顶部的几万度,而其他的一些物理参数(如密度、电离度等)和一些物理过程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色球物理状况的研究,引起了太阳物理学者很大注意。

3、光球层温度为5500度。 虽然整个说来光球是明亮的,但各部分亮度却很不均匀.,在非扰光球中布满米粒组织,估计总数达到400万颗,在光球的活动区,有太阳黑子,光斑,偶尔还有白光耀斑。 它们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都相差悬殊,平均的非扰光球上每平方厘米每秒发出的辐射流量为6.3X10 尔格,由此可算出光球的有效温度为5500度。

太阳的结构 太阳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层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

从核物理学理论推知,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太阳中心区占整个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86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太阳对流层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光球层的厚度约500公里,与约70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我们说太阳表现的平均温度约6000摄氏度,指的就是这一层。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可见散射开,色球便被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色球红艳的姿容。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约2500公里。其温度从里向外增加,与光球顶衔接的部分约4500摄氏度,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则随高度增加而减低。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太阳高层大气经常产生爆发活动,产生耀斑现象。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冕(solar corona),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色球层和光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色球层之外为日冕层,它温度极高,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

日冕上有冕洞,而冕洞是太阳风的风源。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日冕仪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由内到外:光球;色球;日冕亮度:光球最强(地球获得的太阳光和热的能量基本上是由光球发出);日冕极弱(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见)厚度:约500km;约1500km;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直径,甚至更远密度:整体上由内到外密度是在变小温度:光球平均有效温度为5780k,由内向外逐渐降低,在光球与色球交界处,温度降至4000k~4600k;色球温度但随高度变化剧烈,到色球的顶部温度可达几万度;日冕区温度可达上百万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