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 十大最差中医学大学

导读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史晓琼 王其进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总结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推进助力山区高质量发展工作。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史晓琼 王其进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总结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推进助力山区高质量发展工作。

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实施“中医药助力山区十大行动”,将科技特派员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从“健康护民”“产业富民”两条路径,开展了科技指导、医疗服务、人才培养、文化旅游、产业助推“五位一体”的立体式帮扶与合作,将科技变为良方好药,助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共派出个人科技特派员41人次、团队科技特派员4支,入驻浙江省内6个地市、15个县(市、区)的乡镇,用10年时间开展科技帮扶。学校因此获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誉。

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团赴庆元开展医疗科技宣讲

精准帮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朱波老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教研室副主任,2022年派驻泰顺县凤垟乡担任科技特派员。

刚派驻到凤垟乡时,当地鹧鸪养殖基地周边都是荒山,朱老师指导大家开荒整地,种植柑橘新品种“红美人”和“鸡尾葡萄柚”,并将采收的果皮加工成中药陈皮添加至鹧鸪饲料,有效地提高了鹧鸪蛋的产量与品质。

“朱波老师还传授给我们许多种植与养殖业的新技术和新思路”。在泰顺县凤垟乡永正农业总经理夏克勇眼中,朱波不仅是个科技专家,还是个“致富能手”,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精准采收等样样精通。

派驻凤垟乡一年多来,朱波帮助当地引入“红美人”等柑橘新品种2个,完成基地垦荒、示范种植100余亩;提供土壤肥力检测、现场技术指导、专题技术培训讲座等各类服务20余次,培训农村技术人员150余人次。此外,他指导基地养殖鹧鸪4万羽,探索鹧鸪粪便有机肥还田种植柑橘,柑橘皮加工成陈皮制成饲料养鹧鸪的循环种养模式。2022年7月,朱波牵头联合温州永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批温州市博士创新站,致力于鹧鸪养殖与柑橘种植循环农业模式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朱波(右一)指导鹧鸪养殖

同样派驻泰顺的周伟老师长期服务当地企业——浙江仙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打造豆腐柴系列产品,协助企业成为集种苗繁育、订单式种植与回购、原料初加工与食品深加工、产品营销等一体化经营体系,年产值超9000万元,带动周边近3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派驻天台的李石清老师围绕天台道教文化深厚特点,助力开展仙人余粮——黄精系列产品的研发,助推黄精产业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科技特派员派驻的15个乡镇有14个位于浙江省山区26县。学校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博士工作站,定期举办培训班,编印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将中药材的种植与管护、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产品开发等技术和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中医药大学科技服务人员指导山区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1000多亩,受益群众6万余人,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周伟(右一)指导豆腐柴种植

科技下乡,助力山区种植产业提质增效

浙江中医药大学科技帮扶的地方有90%以上的地区都提出了种植中药材、发展相关产业的需求。围绕“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这3个核心关键问题,学校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各类平台,支持科技特派员们发挥专业特长,各显其能。

磐安县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拥有国内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沈晓霞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中药材资源利用和中药材种植。下派磐安初期,沈晓霞调研发现磐安中药材种植病害严重,部分种植长期无性繁殖导致品种退化,致使白术等产业整体产量低、品质差。因此,她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产品,并进行推广,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实践,她的科研工作渐入佳境,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浙术1号”获得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白术新品种。

白术入药的是根茎部分,如果在开花的时候不把花蕾摘掉,就会影响其生长,降低产量。传统的人工摘除方法不仅效率低也很容易诱发病害。沈晓霞研发了“药剂去蕾”方法,通过基地示范和良种生产,最终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全县中药材良种化水平。累计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1350万元,合计新增农民净收入288.5万元。

“我们团队立足磐安中药产业发展实际,给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的建议。当发现问题,也会跟磐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能及时更正。”沈晓霞说。

沈晓霞(左一)指导黄精种植

为更好地帮助磐安发展中药材产业,浙江中医药大学从2007年开始,结对帮扶磐安县大盘镇,先后派出9任驻点帮扶干部,坚持“基于乡镇,服务全县”的理念,以点带面,从“党建、医疗、产业、科技、文化”等五个方面推进校的精准帮扶工作,直接投入帮扶经费560余万元,间接引入帮扶经费上千万元。

为解决药农的后顾之忧,确保“增产增收”,学校牵线下属的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及相关合作企业,与山区县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订单式生产。

医疗下沉,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近日,衢州市中医医院迎来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派驻的6名常驻专家,重点帮扶针灸科、肿瘤内科、妇科、肛肠科、乳腺外科、消化内科。他们将以坐诊、查房、手术、教学等形式,全面提升各科室的医疗服务能力。这是自2021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与衢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衢州市中医医院挂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省边际中医院”后的又一批专家。2年来,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业务帮扶、科研教学等方面紧密合作,让患者免去了去省城看病排队的操劳和转诊寻医的奔波。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省边际中医院授牌

近年来,针对浙江省山区26县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医疗优势,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了“附属医院—结对医院—基层医疗点”的“一插到底”式的医疗帮扶模式,形成了党建引领、医院管理与中西医学双管齐下的模式,实现“人才、技术、资金”一体下沉,“文化、管理、服务”同步推进,形成了“6个一批”工作体系。

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3家直属附属医院与庆元县中医院、景宁县人民医院、嵊泗县中医院等17家山区海岛县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帮扶68个中医专科。“病人生病不用奔波到大城市,在家门口就能治好”已逐渐成为现实。

浙江中医药大学还通过定向委培、订单培养、特设专业、中医师承、送教上门等方式助力解决山区县人才紧缺问题。学校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定向招生培养,先后培养输送基层卫生人才1000余名。同时,大力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培养基层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比如,首批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班,为安吉县培养了一批“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打造的中医师承教育“安吉模式”在省内推广。同时,学校围绕山区县人才需求开展专题研修班,如“西学中”“护学中”、技工护工技能班等送教上门服务。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表示,学校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学科优势,制定《浙江中医药大学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实施“十大行动”。截至目前,已和9个山区县开展战略合作,帮扶17家山区县中医院,在山区县建立4个研究院、3个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山区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1000多亩,受益群众6万余人,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下一步,将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做实做好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通过若干年时间,与地方共同打造若干个引领浙江、示范全国的山区共同富裕样板县,助力我省“两个先行”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